河北路“生活林”糕点春节前再次来到老街里,目睹了正在改造的中山路上人流稀少的境况,尤其是“劈柴院”极度冷清的场景更是感觉一些内心情感的不适,政府关于百年老街的改造力度确实非常之大,但从目前效果来看,仍是任重道远啊。
河北路“生活林”糕点河北路“生活林”糕点沿着河北路来到熟悉的“生活林”糕点,这里虽然不是顾客盈门,但仍有稀稀落落的顾客进店选购,还是让人感觉到一抹清新。
关注了一下,基本都是本地人,尤以老青岛居多,还有顾客专程从台东等地赶来购买点心,依然有很多的老消费者追随着“生活林”的老口味。
那些老青岛的美食情节,浓郁的记忆,终究是挥之不去的乡愁。
说起“生活林”,青岛人一定都会非常熟悉,它承载了几代岛城人的味道,同样留给了我们许多美好的回忆。
瞬间会想起小时候,每到中秋节,父母会买回那里的月饼,母亲知道我喜欢吃酥皮的,就会多给我留一个。
青红丝月饼,因为不喜欢吃那种味道,就会趁母亲不注意的时候,偷偷挑出来扔掉。
转眼间已是几十年过去,但那种儿时的记忆却总会在眼前闪现。
就像一位网友留言“我们童年的回忆,少不了生活林的小眼镜和枇杷梗”。
不过,能随时吃到这位网友留言的这些美味小点心,已是多年以后的情景了。
曾几何时,它们还是青岛人走亲访友的礼物,是一年也吃不到几次的美食。
但不管怎样,“生活林”对于老青岛而言,都是一段无法抹去的记忆情怀。
看着老店墙外的招牌,让我们沿着“生活林”的简介,再次走进她曾经跌宕、风光、萧条、回归的历史......1920年,在黑龙江做面包生意的白俄罗斯商人约娜和巴智司吉来到青岛,在中山路8号开设了一家经营面包、西餐和糖果的店铺,其内还另设有咖啡茶座。
1930年,巴智司吉开始独立门面,在现龙口路19号开设了“巴智司吉西点厂”,同样做面包和西点生意。
为增强竞争力,巴智司吉高薪请来高水平西点技师和投资人入股管理,并从国外购进了一台当时较为先进的生产机器,可以将各种原料加工磨细,调和均匀。
同时店内增添了多种巧克力糖果和杏仁点心等新品种。
因产品做工精细,味道独特,生意颇为兴隆。
2003年11月,青岛早报报道有市民在废品收购站里发现了德国造的古董机器,市民李先生认出是青岛生活林糕点厂的旧物。
早在三十多年前,他在生活林糕点厂工作时,就见到过这台德国产的机器。
“这台机器是面包分块机,我的师傅和我师傅的师傅都曾用过它。
”原为“生活林”糕点厂职工的郭女士也介绍说,“生活林”的前身为“玛尔斯”食品厂,那时就有这台机器了。
最终,这台古董机器被废品收购站负责人捐献给市博物馆永久收藏。
日本二次侵占青岛前,巴智司吉将西点厂卖给了另一同乡吉玉特考。
吉玉特考虽是外行,但很有商业头脑,生产和经营一直延续不错。
其后糕点厂又几经周折,1944年,当时表面上是“志清诊所”大夫的我党地下工作者张志敏同志为了工作需要,经上级批准,集资购买下了“吉玉特考糕点厂”,这也是民族资本在青岛办西式糕点的开端。
2006年,龙口路19号“生活林”旧影(“玛尔斯”糕点厂原址已拆除)张志敏将龙口路19号的糕点厂取名为“玛尔斯糕点厂”,仍按之前的方式经营,专做面包、西点外兼设简易冷食茶座。
由于基础较好,“玛尔斯”的产品很快就出了名。
日寇二次侵占青岛时期,由于面粉和砂糖的配给量越来越少,业务发展逐渐受到限制。
张志敏利用“玛尔斯糕点厂”以此为掩护,坚持地下工作,但不幸于解放前在龙口路19号店内被捕,不久牺牲。
《青岛市志·人物志》第四篇《青岛烈士名录》中记载了张志敏烈士的名字。
这座城市也不会忘记他,倒在黎明前夕的革命先烈。
至解放前后,“玛尔斯”已基本陷于停顿状态。
青岛解放后,1950年,“玛尔斯糕点厂”剩余职工一致推选孙兆瑞为经理。
1952年,将“玛尔斯”店名改为“生活林”,寓意社会主义新生活的到来,营业逐渐好转。
1956年公私合营后,被合并于新成立的“国营市南糕点厂”(河北路8号)。
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初,恢复原名“生活林”,并逐步成为青岛糕点业最知名的品牌。
龙口路19号现在是座八层的居民楼龙口路19号,就是“生活林”糕点的摇篮。
作为建国后青岛第一批国有食品厂,“生活林”开始走进青岛人的美食生活。
每到中秋节,“生活林”都会根据人们的需求生产月饼,凭借着独特的配方和生产工艺,“生活林”的月饼成为了市场上最知名的抢手货。
据青岛生活林大酒店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维驹回忆,当时“生活林”的影响力甚至已经扩大到了青岛以外的区域,放在胶东半岛也是响当当的品牌,中秋节能购买一盒“生活林”月饼是一件十分有面子的事情。
随着影响力的扩大,“生活林”的规模也越来越大,上世纪八、九十年代,“生活林”在全市已经开了十几家店铺,成为当时青岛糕点行业当之无愧的“第一品牌”。
随着市场带来的不断冲击,传统老字号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,尤其是南方新式点心的引进,逐渐“颠覆”了原有的传统点心市场。
原本生意无忧的“生活林”的经营已渐难以为继。
本世纪初,国有企业“生活林”实行改制,曾经的老式点心“老大”的地位辉煌不再,最后只退守在河北路8号的这家小店,曾经占据半壁江山的市场份额也被众多新兴品牌瓜分。
近些年来,随着老式点心市场的逐渐复苏,“生活林”的坚守也终于见到了成效,记忆中的好味道,又慢慢回来了……寻找曾经的味道。
也许在人的成长中,童年记忆里的美味体验,是永远不可替代的。
那些熟悉的味道,就是他们的生活记忆,即使有着八十多年历史的“生活林”风光难以再次回到最辉煌的那个年代,却依然在许多老青岛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。
本文部分文字编辑参考自孙兆瑞《青岛糕点食品业发展简史》、青岛新闻网等。
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、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编辑整理发布,转载请注明!
河北路“生活林”糕点春节前再次来到老街里,目睹了正在改造的中山路上人流稀少的境况,尤其是“劈柴院”极度冷清的场景更是感觉一些内心情感的不适,政府关于百年老街的改造力度确实非常之大,但从目前效果来看,仍是任重道远啊。
河北路“生活林”糕点河北路“生活林”糕点沿着河北路来到熟悉的“生活林”糕点,这里虽然不是顾客盈门,但仍有稀稀落落的顾客进店选购,还是让人感觉到一抹清新。
关注了一下,基本都是本地人,尤以老青岛居多,还有顾客专程从台东等地赶来购买点心,依然有很多的老消费者追随着“生活林”的老口味。
那些老青岛的美食情节,浓郁的记忆,终究是挥之不去的乡愁。
说起“生活林”,青岛人一定都会非常熟悉,它承载了几代岛城人的味道,同样留给了我们许多美好的回忆。
瞬间会想起小时候,每到中秋节,父母会买回那里的月饼,母亲知道我喜欢吃酥皮的,就会多给我留一个。
青红丝月饼,因为不喜欢吃那种味道,就会趁母亲不注意的时候,偷偷挑出来扔掉。
转眼间已是几十年过去,但那种儿时的记忆却总会在眼前闪现。
就像一位网友留言“我们童年的回忆,少不了生活林的小眼镜和枇杷梗”。
不过,能随时吃到这位网友留言的这些美味小点心,已是多年以后的情景了。
曾几何时,它们还是青岛人走亲访友的礼物,是一年也吃不到几次的美食。
但不管怎样,“生活林”对于老青岛而言,都是一段无法抹去的记忆情怀。
看着老店墙外的招牌,让我们沿着“生活林”的简介,再次走进她曾经跌宕、风光、萧条、回归的历史......1920年,在黑龙江做面包生意的白俄罗斯商人约娜和巴智司吉来到青岛,在中山路8号开设了一家经营面包、西餐和糖果的店铺,其内还另设有咖啡茶座。
1930年,巴智司吉开始独立门面,在现龙口路19号开设了“巴智司吉西点厂”,同样做面包和西点生意。
为增强竞争力,巴智司吉高薪请来高水平西点技师和投资人入股管理,并从国外购进了一台当时较为先进的生产机器,可以将各种原料加工磨细,调和均匀。
同时店内增添了多种巧克力糖果和杏仁点心等新品种。
因产品做工精细,味道独特,生意颇为兴隆。
2003年11月,青岛早报报道有市民在废品收购站里发现了德国造的古董机器,市民李先生认出是青岛生活林糕点厂的旧物。
早在三十多年前,他在生活林糕点厂工作时,就见到过这台德国产的机器。
“这台机器是面包分块机,我的师傅和我师傅的师傅都曾用过它。
”原为“生活林”糕点厂职工的郭女士也介绍说,“生活林”的前身为“玛尔斯”食品厂,那时就有这台机器了。
最终,这台古董机器被废品收购站负责人捐献给市博物馆永久收藏。
日本二次侵占青岛前,巴智司吉将西点厂卖给了另一同乡吉玉特考。
吉玉特考虽是外行,但很有商业头脑,生产和经营一直延续不错。
其后糕点厂又几经周折,1944年,当时表面上是“志清诊所”大夫的我党地下工作者张志敏同志为了工作需要,经上级批准,集资购买下了“吉玉特考糕点厂”,这也是民族资本在青岛办西式糕点的开端。
2006年,龙口路19号“生活林”旧影(“玛尔斯”糕点厂原址已拆除)张志敏将龙口路19号的糕点厂取名为“玛尔斯糕点厂”,仍按之前的方式经营,专做面包、西点外兼设简易冷食茶座。
由于基础较好,“玛尔斯”的产品很快就出了名。
日寇二次侵占青岛时期,由于面粉和砂糖的配给量越来越少,业务发展逐渐受到限制。
张志敏利用“玛尔斯糕点厂”以此为掩护,坚持地下工作,但不幸于解放前在龙口路19号店内被捕,不久牺牲。
《青岛市志·人物志》第四篇《青岛烈士名录》中记载了张志敏烈士的名字。
这座城市也不会忘记他,倒在黎明前夕的革命先烈。
至解放前后,“玛尔斯”已基本陷于停顿状态。
青岛解放后,1950年,“玛尔斯糕点厂”剩余职工一致推选孙兆瑞为经理。
1952年,将“玛尔斯”店名改为“生活林”,寓意社会主义新生活的到来,营业逐渐好转。
1956年公私合营后,被合并于新成立的“国营市南糕点厂”(河北路8号)。
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初,恢复原名“生活林”,并逐步成为青岛糕点业最知名的品牌。
龙口路19号现在是座八层的居民楼龙口路19号,就是“生活林”糕点的摇篮。
作为建国后青岛第一批国有食品厂,“生活林”开始走进青岛人的美食生活。
每到中秋节,“生活林”都会根据人们的需求生产月饼,凭借着独特的配方和生产工艺,“生活林”的月饼成为了市场上最知名的抢手货。
据青岛生活林大酒店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维驹回忆,当时“生活林”的影响力甚至已经扩大到了青岛以外的区域,放在胶东半岛也是响当当的品牌,中秋节能购买一盒“生活林”月饼是一件十分有面子的事情。
随着影响力的扩大,“生活林”的规模也越来越大,上世纪八、九十年代,“生活林”在全市已经开了十几家店铺,成为当时青岛糕点行业当之无愧的“第一品牌”。
随着市场带来的不断冲击,传统老字号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,尤其是南方新式点心的引进,逐渐“颠覆”了原有的传统点心市场。
原本生意无忧的“生活林”的经营已渐难以为继。
本世纪初,国有企业“生活林”实行改制,曾经的老式点心“老大”的地位辉煌不再,最后只退守在河北路8号的这家小店,曾经占据半壁江山的市场份额也被众多新兴品牌瓜分。
近些年来,随着老式点心市场的逐渐复苏,“生活林”的坚守也终于见到了成效,记忆中的好味道,又慢慢回来了……寻找曾经的味道。
也许在人的成长中,童年记忆里的美味体验,是永远不可替代的。
那些熟悉的味道,就是他们的生活记忆,即使有着八十多年历史的“生活林”风光难以再次回到最辉煌的那个年代,却依然在许多老青岛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。
本文部分文字编辑参考自孙兆瑞《青岛糕点食品业发展简史》、青岛新闻网等。
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、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编辑整理发布,转载请注明!
目录
- 1 星光黑袍纠察队
- 2 约定的梦幻岛第二季免费观看
- 3 突围电视剧45集免费播放
- ▪ 日韩视频在线
- ▪ 十大看黄台APP软件下载免费IOS
- 4 1069by天一无删减
- ▪ 冷血人狼下载
- ▪ 高兴 电影
- 5 8050影院
- 6 女人b
- ▪ 一个人免费视频观看bd高清视频
- ▪ 天使的幸福电视剧全集免费观看
- ▪ 白领公寓全集
- 7 人皮灯笼电影
- ▪ 和搜子居住的日子2中字a
- ▪ 喜欢你我也是第三季免费在线观看
- ▪ 三邦车视午夜大片性爽院
- ▪ 宅宅
- ▪ 色戒电影未删减完整版免费观看
- 8 日本午夜爽爽爽爽免费影院
- ▪ 酷客影院看电视剧君九龄
- ▪ 青柠在线观看免费高清完整版bd
- ▪ 学长让在我坐在巨大上写作业
- ▪ 塞跳d开最大挡不能掉笔趣阁
- ▪ 中国惊奇先生全72集免费观看
- ▪ 韩国电影嘘禁止想象
- ▪ 小色狗
- ▪ 狐妖小红娘月红2
- 9 免费高清欧美大片在线观看
- ▪ 少年法庭韩剧在线观看
- ▪ 野花直播免费观看日本更新
- ▪ 武神赵子龙电视剧
- 10 heyzo高清系列在线
- ▪ 超变态玩弄折磨虐女系列小说
- ▪ bilibili晴雅集完整版在线观看
- ▪ 温碧霞三级 作品电影惊变
- ▪ 午夜dj在线观看视频国语
- ▪ 甄嬛传高清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
- 11 风犬少年的天空免费观看全集
- ▪ 2021歪歪漫画画漫画
- ▪ 隧道
- ▪ 头文字D粤语
- ▪ 月上重火免费观看全集电视剧
- ▪ 韩国办公室激情
- 12 stoya白雪公主
- 13 我年轻漂亮的继坶2中字在线播放
- 14 年轻的母亲4高清电影完整版在线观看
新婚娇妻陪局长出差《新婚娇妻陪局长出差》由来
编辑新婚娇妻陪局长出差《新婚娇妻陪局长出差》起源